您的位置:大嘴外教 > 教育理念 > 纽曼系VS洪堡系,哪一种教育理念适合你们家的娃?
纽曼系VS洪堡系,哪一种教育理念适合你们家的娃?
  • 来源:
  • 作者:成都大嘴外教
  • 发布时间:2022-09-16

纽曼系VS洪堡系,哪一种教育理念适合你们家的娃?

高等教育中,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

又分别被称为纽曼系教育和洪堡系教育

《大学之路》中提到,优秀大学不外乎分两类,即纽曼系和洪堡系。

有人说通才教育是未来成功的第一步;

有人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专才教育很有必要;

更有人问,能不能取其精华二合一?

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纽曼系?什么是洪堡系?

而你的孩子是适合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

纽曼系教育

纽曼(John Henry Newman)毕业于三一学院,是现代重要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通过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交流和自学中获取知识。不是教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学生想学什么教授就应该教什么。
通才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素质,一方面强调在学校里,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以外,学生之间、乃至学生和教授之间还应该相互交流,彼此成为朋友,产生思维的碰撞。另一方面,一个大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广,不能局限在一个专业里。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课程的选择,强调素质训练的思想。

当然,想要实现通才式的教育,光有理念上的认同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具备至少两个要素:

第一,学校给学生选课和换专业的自由;

第二,学校要有实力开出够多够广泛的课程。

纽曼系大学例子
哈佛大学。首先在选课上给予了学生们绝对的自由,大一新生不分专业,学生们可以随便选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自己的真实兴趣;其次,哈佛开出了足够多的课程,哈佛大约有6000名本科生,他们居然开出了6000门课,而且还可以去隔壁的麻省理工学院选课。

洪堡系教育

威廉·冯·洪堡(Wi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普鲁士的教育改革家。他在1809年创办的柏林大学(现名柏林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根据洪堡的理念,教学与研究应当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从此,科学研究第一次成为大学职能。他提出的这种“研究教学合一”的办学精神,即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

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普鲁士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比如柏林洪堡大学曾经出了29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和诗人海涅等。在洪堡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学生学到的是马上能够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服务。而正因为当时有了洪堡式教育体制,才使得普鲁士在近代快速崛起,成为欧洲领先的工业化强国。

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已经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它不仅影响着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
洪堡系大学例子
麻省理工学院。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让大一新生就有机会参与真正的科研。一般大学里让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其实就是教授让学生们练练手,随便做点事情,因为很多教授认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本科生做不了,他也没时间手把手地辅导学生,但 MIT 不一样,MIT 的教授会让本科生参与自己拿了经费的科研项目,并且让他们承担这个项目里的一个工作,这就需要教授花时间来指导学生,还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纽曼系 VS 洪堡系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
纽曼系的通才教育更契合素质教育、全人教育,它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对多个领域都有涉略;
洪堡系的专才教育则更偏重“专业”二字,它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领域精益求精。
纽曼系的大学会多开课,让学生有丰富选择;

洪堡系的大学会在研究生院投入更多,从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如何选择?

性格决定命运,也为孩子选择了教育模式

 纽曼系 通才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活泼外放,对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乐此不疲地勇敢尝试新鲜事物,接触新鲜事物时很容易触类旁通,那么他/她很可能适合纽曼系的通才教育。
 洪堡系  专才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安静内敛,思维较为缜密,行为较为谨慎,学习、做事情时都有着非凡的专注力和毅力,那么他/她很可能适合洪堡系的专才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志向是最准的风向标

 纽曼系 通才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拥有雄心壮志,未来想做一名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或高瞻远瞩的企业决策家,甚至是名流千古的政客领导人,那么可以考虑纽曼系的通才教育。

 洪堡系  专才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心思缜密、追求完美,未来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或拥有匠人精神的工程师,甚至是引领前沿科技的科研人员,那么可以考虑洪堡系的专才教育。
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性格、志向、成长环境、家庭条件等都不一样,因此给到他们的教育理论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且随着情况变化而动态流动的。

举个例子,在孩子的幼童阶段可以让他们多去尝试新鲜事物,多“见世面”。了解得越多,他们发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的机率也会更大。
就像谷爱凌在一段英文专访里说的:“去尝试,最坏的结果也只是你不喜欢而已!”而最棒的结果是你能收获一个你非常热爱的、愿意为之投入终身努力的爱好,甚至发展成无比辉煌的事业!

而在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热爱”之后,再从他们的热爱点出发,培养他们的专长,甚至以他们的专长为立足点再去开发更多的兴趣范围和能力维度。
比如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苏翊鸣,他已经受到国家冲浪队的邀请,准备赴海南这个冲浪天堂进行冲浪体验、训练,从此成为“冬夏两用运动员”,甚至未来还有可能为中国拿下冲浪项目的金牌。
通过两位滑雪小将的例子我们发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相互转换的。
通才教育帮助孩子打开视野和思维的广度,
专才教育帮助孩子打造人生意义的深度。
只是简单粗暴地划分孰优孰劣,莽莽然为孩子选择其一,然后一条道路走到黑那就太可惜了!
可以先广度,后深度,
在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之后厚积薄发;
可以先深度,再蔓延,
在孩子对某一专业领域有了小小成就和深刻理解后,再根据他的专业向相关方面“蔓延”,此时孩子很容易触类旁通。

我们现在总说内卷太严重了,孩子教育看似“卷”的是小朋友,其实核心“卷”的还是家长。不仅仅因为家长能提供什么,更因为家长会为孩子们做怎样的选择。因此,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其实也是家长给到自己的“通才”教育。我这里很推荐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一本书——《大学之路》。
《大学之路》的作者吴军,前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原腾讯副总裁、硅谷风险投资人。他不仅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还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多年来参与中美两国名牌大学的管理,跨越中西方的求学和工作背景使吴军对教育有独特的见解。
《大学之路》是其的教育心得和女儿申请大学的讯息整理(注:其女儿最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这本书对孩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颇具启示意义,甚至不少成年人对这本书相见恨晚,后悔自己当年没能在大学阶段拜读,值得一看!
《大学之路》现已上架大嘴精选原版外文书店(微店),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扫描二维码小程序进入大嘴微店购买。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变得高效快乐、事半功倍。

大嘴外教请到了很多优秀老师给到学员们的一些学习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标题详细阅读哦!!!

另外这些优秀的老师也是可以在线约课的,一起让孩子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方法。


大嘴外教专注国际教育16年,提供国际化课程的私教服务,涵盖语言(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国际考试(雅思、托福、SAT),国际课程(AP、IB、A-level)等素质教育课程。专属中外私教,一对一各性化教学,学习效果高效提升!
关注我们,与我们一起成为孩子国际教育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