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嘴外教 > 教育理念 > 德国幼升小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怎么培养
德国幼升小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怎么培养
  • 来源:大嘴外教
  • 作者:大嘴外教
  • 发布时间:2019-03-27

微信图片_20190221110314.png

去年四月,也就是悠悠还没有满四岁时,我们收到一封来自区政府的信,信上写着:

“您的孩子还有两年就要读小学了,我们将于五月X号在XX学校对所有今年满四岁的孩子家长召开有关幼升小准备活动的会议,请按时出席。”

这么早就开始做准备了,我也是佩服德国人的计划性。问了周围的家长,所有同龄孩子的家长都收到了这封信,大家都是去同一所学校开会。

会议是在我们区一所公立综合学校的大礼堂举行的,现场来了大约三百名家长,都是住在我们区的家庭。主持会议的是某小学校长和三名小学老师。他们都是区政府派来的,并不属于同一小学。

会议上校长和老师轮番发言,向父母们讲述如何为小学入学做准备,学前阶段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在我脑海里,幼升小的要求都是诸如认识26个字母、认识几百个字、能从1数到100、会20以内加减法之类的量化要求。

德国幼升小要求的画风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的要求非常细致入微,照顾到方方面面,很多并不能量化。不知道见过世面的中国妈妈们,看到德国的要求会怎么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生活自理能力

 

会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

 

会扣扣子、拉拉链、系解鞋带和皮带

 

会打结、用橡皮筋扎头发

 

会拿出和收纳自己的物品:书包、笔袋、运动包等

 

 

这一条老师放在了最前面说,可见德国人是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摆在了第一位。老师一再强调,在上小学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包括正确对待、收拾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二、大运动能力

 

· 

会控制自己的身体:

· 


1、能沿着一条线走(包括向后退)、走平衡木、保持身体平衡

· 

2、能一只脚站立(包括闭着眼睛时)

· 

3、能超着目标扔球和接球

· 

4、能跳过一个障碍物或一条线(包括双脚并拢跳)、攀爬

· 

 

0-6岁是人类发展大运动能力的关键期,大运动也是幼儿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德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三、精细运动能力

 

会剪纸/剪出形状、粘贴、折纸和串珠子

学会拿笔,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会用笔描线、会写自己的名字

 

会使用卷笔刀、橡皮擦

会画基本物品、涂色时不涂出格、能将一张空白纸画满

在与其他孩子玩耍中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力度

其实这些能力,都不需要刻意去训练和要求孩子,日常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机会去使用手,再加上平时的玩具也会涉及到(比如这周团的蒙氏布书)。

我们只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和锻炼,不代劳,掌握这些能力是水到渠成的事。

像悠悠学会使用剪刀、握笔、写字、描线、扎鞭子都不是我教的,而是她自己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自学的结果,过程中一点压力都没有,倒是养成了她自己琢磨和改进的自学能力(当然,如果她向我请教,我是会给她建议的)。

 

用生活完成教育的精髓在于: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探索,不要总觉得孩子是我们教会的,其实孩子自己摸索学会的更能促进TA的能力发展和自信!

 

四、数学思维能力

 

认识颜色,说出不同颜色的名字

分清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思维)

能将物品按特点分类(如按形状、颜色、材质、功能等)

能发现相似物品之间的区别

比较物品:大/小、高/矮、胖/瘦、轻/重等

6以内的数量能一眼判断,而不需要用手去数

认识骰子的每一面

德国幼儿园里虽然没有课程,也不会对孩子有加减法心算之类的要求,但是他们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经常有人问,德国幼儿园没有课程,那孩子们是怎么学的呢?其实玩玩具也能学到很多啊,一点不比课程差,效果甚至可能比课程更好!

 

德国幼儿园和家里大量的桌游、逻辑狗和LüK思维训练教具就是他们的“教学”材料,每天都会接触,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锻炼数学和逻辑思维,这也是最符合学龄前儿童大脑发育特点的玩中学方式。

 

幼儿园老师也会让学龄前儿童做一些练习题。

 

我一直觉得真正懂教育的妈妈,不是不推娃,而是有智慧、有章法地推:懂得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看起来都是娃自愿学的,实际上背后少不了父母用心的隐形引导。

 

五、语言表达能力

 

 

能清晰且足够大声地陈述

 

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敢于向人求助

能讲述经历、复述短小的故事,会提问

能准确描述物品和人

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块德国老师特别强调了讲故事和表达自我这两大能力

讲故事、描述人和事情经过都是对“叙事性语言”的运用,叙事性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更高级的书面语言,也是拉开人语言能力差距的判断标准。

 

而表达自我的关键则在于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和意愿,不完全与语言水平相关。

 

家长平时在家要注意营造愿意倾听孩子、尊重孩子想法、平等对话的氛围,孩子才会形成在集体和权威(老师)面前敢于表达自己需求和想法的胆量和习惯。

六、社会能力

 

能命名自己的情绪

 

懂得聆听别人,不打断别人说话

能听从语言指令并执行

能参与特定多人游戏、坚持玩到游戏结束,并在游戏中贡献自己的想法

具备一定的挫折容忍力

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自然后果

社会能力基本是包罗万象了,凡是与人打交道涉及到的能力,都可以归为社会能力。

 

这方面我以前也写过很多,主要靠家庭教育和社交经验的积累。父母的以身示范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嘴上唠叨再多,不如自己先做到。

 

德国老师特别强调了听从指令并执行的能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无法适应小学集体生活和学习。如果一个德国孩子到了5岁还是把大人说的话当耳边风,无视规则,可能会被家庭医生和幼儿园老师建议在幼儿园多待一年,等待能力成熟后再进入小学。

 

七、听力能力

 

 

能分辨发音比较接近的词语

 

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区分大声和小声

能听完一段旋律后唱出这段旋律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调动全感官,那么当然少不了耳朵。德国人很看重耳朵的灵敏性和听觉分辨力的锻炼。

德国儿医对四岁孩子的体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测耳朵的听辨力,包括要孩子重复一些非常奇怪的发音。

德国医生解释之所以测这个,是因为从小学开始,课堂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听觉接收的(俗称“听讲”),若听觉无法高效地吸收信息并存储于大脑,那么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表现出容易走神、听不进去、听了也记不住、一听就忘的症状——既缺乏专注力,又缺短期记忆力的表现。

 

为了让孩子做好进入学校学习的准备,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通过听觉接收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当然视觉接收也很重要).

八、专注力和耐力

 

能安静地坐着(如吃饭、听讲和写作业时)

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任务,哪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尝试

能承受一定压力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德国老师要求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就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坐姿、学习态度、专注聆听和阅读习惯都是可以从小在家培养的。

 

我们可以在家让孩子接触一些书面材料(比如游戏书、互动书、迷宫书等等书籍形式的“玩具”),逐渐适应书面指令,养成坐在桌前写写画画的好习惯。

 

九、生活常识和礼节

 

知道日常物品的名称

日常常识: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住址、家庭成员、联系人电话号码

 

不跟陌生人走,有自我保护意识

知道在课堂上发言前要先举手

 

总体来说,德国幼升小的要求是很简单的,学龄前阶段侧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做好进入学校学习的心理准备。

在德国,小学入学没有面试,不看简历,基本都是就近入学。入学时看不出来哪个孩子厉害,哪个不厉害,但是德国人相信,一个身体和心理发展平衡,从小拥有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孩子,一定走得更远更稳

 

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如何备考?大嘴外教幼升小考前辅导班,专业外教老师,幼升小培训经验丰富,基础+冲刺课程齐上阵,助您成功考入国际名校。别再犹豫,即刻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让您的孩子爱上英语,轻松上名校!

图片2.png


关键字:幼升小  英语外教  少儿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