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嘴外教 > 教育理念 > 【干货】Joey妈讲解国际学校升学+插班的自身经历
【干货】Joey妈讲解国际学校升学+插班的自身经历
  • 来源:大嘴外教
  • 作者:大嘴外教
  • 发布时间:2019-05-08

微信图片_20190221110314.png

前言:

 

孩子的教育之路是最难选择的,家长们既想孩子能够拥有轻松的童年,又期望他们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不掉队。

 

资深高管妈妈Joey妈,也经历过这种抉择时刻。经过慎重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之路,Joey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成熟。

 

Joey妈妈表示,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意愿与特性才能选出最适合的教育之路

 

2018年的1月, 未满14岁的Joey远渡重洋,在美国东海岸波士顿附近的一个寄宿初中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到今天,Joey的留学生活已经一年多了。

 

在这期间,身边很多亲戚朋友对我们的决定和Joey的留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孩子这么小就被送出去,作为独生子,我们舍得吗?从小就接受国内教育的Joey,能够适应美国吗?美国的学习生活,到底和国内有什么不同?这个决定,值得吗?

 

今天就让我们先从Joey的成长历程说起吧!

 

—— 1 ——

无忧无虑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70后的我和Joey爸爸都是在自己家附近的小学读书。当时没有学区房,没有补习班,我们在初中阶段都考入了市重点中学,一路顺利读到高三又考上了大学。

 

Joey出生以后,看着《成长的烦恼》长大的我们深受“快乐教育”的影响,觉得孩子就应该是无忧无虑地长大,什么超前学习,什么补习班,完全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

 

在我们心目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Joey成为一个健康、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人。至于学习,从小就是天生学霸的我根本就没有担心过,就我们的基因,孩子学习还能有问题?简直笑话了!到时候还不是水到渠成的嘛!不用担心!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739.jpg

 

Joey的幼儿园是家附近的一个公立市级实验幼儿园。老师很好很有爱心,Joey在幼儿园开开心心地过了2年。

 

公立幼儿园不允许超前教学,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更别说去报什么语数外幼小衔接补习班了。周末的时候,给Joey报了游泳、围棋、画画,除此之外就是带着儿子去科技馆、水族馆、公园,玩玩闹闹地就过去了。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把Joey送进了离家不远的区里数一数二的公立小学。

 

进入小学以后,由于当时孩子们的课外学习并不是非常超前,Joey虽然没学过拼音,没学过加减乘除,但和其他小朋友也没有什么差距。

 

我和他爸爸工作都忙,Joey是放养状态周末依旧是兴趣型的课外班,只另加了一门英语,但也基本就是和外教唱唱歌做做游戏,多少营造一点语言环境。

 

小学老师尽心尽力,Joey又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处于前三分之一,基本达到了我对他的要求。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742.jpg

 

到了三年级,身边的孩子开始上学而思了。有一天,Joey回家问我:“妈妈,我同学都去上奥数了,我们要不要去报个班啊?”我心想,妈妈我从小没上过课外班,就凭着课内好好学习还不是一路直升到了大学?我的小宝贝才不用去学奥数。

 

我和颜悦色地问儿子:

 

你喜欢奥数吗?

不喜欢。

 

不喜欢我们就不要去学。妈妈对你的要求是什么,你知道么?

我知道,妈妈要求我健康、有爱心、有礼貌,能和大家相处好,大家都能喜欢我。

 

你能做到吗?

我能做到的!

 

那就没问题啦!

但是……这些都没有证书啊,我小升初的时候怎么办啊?

 

我一下子愣住了,小升初要证书?奥数证书?还有什么证书?没有证书就上不了好的初中吗?

 

1)国际教育的萌芽

 

儿子要报奥数班的要求被我拒绝了,从小善解人意的Joey好像就忘了有这么件事情,日子还是照旧。

 

Joey四年级升五年级的那个暑假,我们计划带Joey去美国旅游。出于对美国教育的好奇,给Joey报了2周美国私立走读学校的Summer Camp。

 

我们在波士顿附近的学校周边找了一个民宿住下,每天接送Joey上下课。Summer Camp一个班级有20多个学生,年龄在4、5年级,都是当地的孩子。每天从早到晚6个时间段,室外运动和室内活动交替进行。

 

运动项目有:游泳、射箭、踢足球、打篮球等,室内活动的项目有画画、编织、木工、音乐等等,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的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755.jpg

 

当时Joey的英语口语水平就是公立学校每天一节课的水平,我们稍微有点担心他在夏令营里面是否能够适应。第一天把他送进学校以后,看到他在篮球场上一个人不敢去和同学一起玩,我们狠狠心走了。

 

下午接到Joey的时候,远远地看到他已经能和夏令营的老师有说有笑了,身体动作很多,想必是有些词不知道怎么说,就用身体语言来表达了。

 

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们,早上第一节游泳课,他展示了在上海学习到的游泳技能,一下子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很多人都来夸奖他游泳出色,他特别开心,马上就和老师同学熟悉起来了。

 

夏令营的最后一天是开放日,我们家长可以全程参观孩子们的活动。Joey的木工课最让我印象深刻。两周的课程每个孩子会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木雕,今天是收尾工作,只要用砂纸把木雕打磨光滑就大功告成了。

 

Joey做了一个小狗,打磨了一会儿以后,就觉得可以了,去找老师让老师检查。老师摸了摸Joey的作品,对Joey说你的作品还没有完成,需要再继续加工。在说的时候,他拉着Joey的手,让他自己摸哪些地方还没有打磨到位。Joey一摸就明白了,马上回到工具边继续做。

 

做了一会儿,他觉得可以了,又去找老师,结果是刚才那一幕重演了一遍。

 

到第三次的时候,我都有点担心,老师会不会批评Joey心太急啊?结果看到老师还是很耐心地一次次让Joey自己去感受,哪里还没有做到位。

 

这样反复几遍以后,我看到Joey自己学会了检查,磨一会儿摸一摸,找到问题再继续做。等到自己满意了以后,再去找老师,老师好好夸奖了一番。Joey拿着他的作品跑过来找我们,脸上的笑容充满了成就感。

 

原来这里的老师是这样一步步带着孩子自己感受和思考,自己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的呀!

 

两周夏令营很快过去了,Joey晒得黑黑的,特别健康;每天回家都有好多好玩的事情告诉我们,特别开心;他在班里交到了好朋友,对好朋友的情况如数家珍。

 

结束的时候,认真地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来这里上课呢?”

 

我心里慢慢浮出了一个问题,Joey到底更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呢?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759.jpg

 

 2)“失败”的小升初

 

回到上海,Joey就进入了小升初最紧张的5年级。

 

这时候Joey也好像懂事了很多,学习也比较自觉和努力。在学校的成绩一路上升,进到了班级前5名,年级前15名的水平。

 

为了小升初,我们也调整了周末的各种活动,只留下了游泳和画画,其他时间都为小升初的各种培训班让路了。

 

小升初的补习班,都是家长跟班陪读的。我也拿起了纸和笔,认认真真地坐在教室后面,加入了陪读妈妈的行列。

 

Joey没有什么基础,一下子空降到那些从小一路拼上来的孩子中间,差距可想而知。11岁的Joey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疑问:我是一个笨小孩吗?

 

我只能安慰孩子:连你的学霸妈妈都比不上你这些同学呢!真的不是你的问题!

 

Joey很努力地想赶上进度,然而几年的差距真不是这几个月能赶上的。尽管老师们很喜欢Joey,但私下里和我说的话如出一辙:这孩子资质真不错,可惜起步晚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心里大概明白了:Joey想报考竞争激烈的民办初中,希望不大了。

 

一转眼就到了小升初的时间。虽然一次次地遭受打击,我们还是带着Joey在周末辗转上海各个学校,参加学校开放日、笔试、面试等。这其中,有Joey连题目都读不懂的测试,也有在做游戏的时候表现特别好而被老师挑出来专门再加试的。

 

到了5月底,焦虑的等待中迎来了不算出乎意料的结果:一个都没有录取,无论是民办还是双语。

 

Joey问我:“妈妈,没有一个学校要我,是不是我很笨啊?为什么我在学校能考到年级前15,但是一个学校也考不上呢?”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802.jpg

 

3)喜忧并存的初中生活

 

民办学校、双语学校一个都没有考上,Joey进了小学对口的公立初中。这个学校在我们区里是排名最前的公办初中,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在升学率上和区内的民办存在差距,更别说和市一级的牛校相比了。

 

Joey在分班考上表现不错,进了年级最好的班级。开学后被选入了学校特色的射箭队(全国竞赛得奖无数,还培养出国家青年队选手)。不久以后,又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队,第一次出去比赛就得到了名次。孩子小小的自信心得到了一点点恢复。

 

初中的学习开始了,Joey在班上还是前1/3的样子,和老师同学都相处得不错。可是,随着离中考越来越近,很多学习上的方式方法逐渐让Joey感觉不到成就感了,甚至一些学习相关的问题让他觉得备受束缚。

 

语文的阅读理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Joey认为每个人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是正常的,然而考卷上的大红叉,让他感到无奈。(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一来二去之后,Joey很快掌握了诀窍,再看到我为了他的阅读理解在那里费劲地想到底应该怎么回答时,轻描淡写地对我说:“妈妈你不要烦恼了,我知道老师要我回答什么,我下次一定能做对的。”

 

我问他:“你既然知道应该怎么回答,那又为什么做错呢?”孩子说:“我想再试试我的想法能不能得分。现在我知道了,我的想法不重要,能得分就好了。

 

我又一次困惑了:这是我们希望他得到的成长吗?

 

4)美国寄宿初中的初印象

 

2016年,在Joey六年级上半学期的12月份,我与我的中学同学兼好友C在纽约相聚。C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儿子比Joey大两岁,每年她们回中国或者我们去美国,两个孩子玩得很投缘。

 

C的家在纽约北部最好的学区,三个孩子就是在当地学区的最好的公立学校就读。C告诉我,她现在把大儿子送到波士顿附近的寄宿初中去了。

 

我很惊讶,他们不是在最好的学区吗?为什么还要送儿子去另外交费的私立学校就读呢?

 

C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想法。她的儿子A很有自己的主见,在阅读、音乐上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能力。考虑到公立学校具备普适性,并不能提供A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于是C就把儿子送去了波士顿周边的顶级私立寄宿初中。

 

我想在看A的同时顺便也参观下美国的学校。于是马上写邮件预约了学校的参观。

 

半个小时的参观使我震惊。学校的学术和体育设施非常完善,实验室、画室、雕塑工坊、室内体育馆、冰球馆、各种场地应有尽有。每天的学习课程到三点钟结束,3点到5点是运动时间,所有的孩子都要参加一项体育运动,磨练体力和意志,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以外,各科老师还会根据新的科技和社会的变化,安排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除了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测试,作业也培养了孩子自主收集资料、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科的作业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组织素材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写成逻辑自洽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没有标准答案。

 

学校还有很多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心,例如邀请具有独特生活经历的军人、作家、记者来做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等等。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学校老师告诉我:他们的使命就是在孩子好奇心最强的初中阶段,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甚至push孩子走出舒适区去挑战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找到他们能够一生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

 

他们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具有自驱力的孩子,能够有足够的信心走上他的人生旅途,成为一个能持续自我发展的人。

 

A的学校出来,兴致盎然的我马不停蹄,又一口气参观了顺路的另外几所寄宿初中和高中。

 

这些学校虽各有千秋,但如出一辙的是,无论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到老师的各种安排,都处处体现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理念。一路参观下来,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Joey也要到这样的学校来学习!

 

—— 2 ——

申请寄宿初中的曲折之路

 

2016年的12月,我回到上海,一家三口协商一致,Joey开始了申请美初的准备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急恶补,我对托福、小托福、SSAT如数家珍,对10所寄宿美初也自以为了如指掌。在找升学顾问分析后,觉得当务之急就是提高Joey的英语能力。

 

因为学校的申请需要提交托福或者小托福的成绩,虽然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但是考试成绩所反应的英语能力却是学校相当重视的。

 

公立学校读书的Joey,英语基础有限,小时候的英语课外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他完全需要从头开始学。背单词、补语法、磨耳朵,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还要至少一个小时的英语学习,常常要到11点以后才能睡觉,周末也在上课中度过。

 

Joey也有动摇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还要走这条路。最终,经过自己的思考,他还是认为出国学习是他自己想要选择的路,坚持了下来。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813.jpg

 

2017年的9月,我们就开始了正式申请的历程。参加学校到上海来的招生会、去香港面试、在上海做预测试、去美国访校和面试等。

 

由于年龄和英语水平的问题,在十所寄宿初中里我们最终提交了六所学校的正式申请。一路紧凑地填资料、写文书、考试、面试,到12月中旬,终于做完了所有的申请工作。

 

虽然标化成绩不算出色,但他凭着丰富的爱好和活动经历,沟通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面试中表现不错,好几个学校的招生官都表达了对他的喜爱。

 

有一位招生官对我说:虽然Joey的口语现在还不够好,有些词汇不能很好地表达,但是他完全可以理解老师的问题,并且能够找到方式表达自己,可以看到在他身上的潜力。

 

很快,Joey就拿到了1个offer,三个waiting list。幸运的是,给我们offer的学校,可以在春季就入学。于是我们抓紧时间处理各项事宜,终于在2018年的1月初,坐上了飞往波士顿的飞机。

 

成长与进步:

 

如今Joey已经在美国学习一年多了。这一年,Joey的成长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比出国之前,他更为成熟了,待人接物更有礼貌,能更加自如地和成年人打交道。

 

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之间的沟通反而更好了,他更愿意向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般默不作声,在有不同看法的时候,他会温和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今他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表,对学习成绩自我督促,甚至主动要求我去帮他找假期上课的老师,再也不需要我来操心了。

 

他在学校选了两项零基础的运动项目(长曲棍球和摔跤),并都在3个月的时间之内达到了校队的平均水平并成为校队主要成员。

 

微信图片_20190508135731.jpg


他参加了学校去多米尼加共和国帮助无国籍难民的公益活动,见识了超出他认知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更有自信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能侃侃而谈,更有勇气去尝试不同的事情。

 

他的心更为宽广了,他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帮助那些和他有共同经历的孩子。从2018年的暑假开始,Joey和我一起开始制作音频节目介绍他的留学生活,分享他的成长历程,受到了很多留学家庭的欢迎。

 

Joey也更加积极地尽一己之力用各种方式帮助身边的人,努力成为他心目中的有影响力的人。

 

这期间的变化,让我们暗暗欣喜: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然而,刚刚14岁的孩子远离家庭在外寄宿读书,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有着巨大的挑战的。Joey属于适应比较好的孩子,但并不能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在初中阶段就走留学的道路。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孩子本身的成熟程度和意愿,以及家庭成员的认知是最重要的。身边比较成功的低龄留学的案例,都有以下特点中的至少几个甚至全部:

 

1)   孩子本身有强烈的意愿,在申请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下来;

2)   孩子相对成熟,能迅速适应远离家人的寄宿生活;

3)   孩子有较好的自理能力,能管理好自己;

4)   孩子有较好的沟通的能力,能和老师良好地沟通;

5)   家长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有时候真的是家长不愿意放手)

6)   家长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因为距离遥远而降低质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教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计划和投资,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模板可以拷贝。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发现孩子身上的特质,为他们提供我们能给的最好的条件,支持以他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生活。

 

我们愿以自己的经历,与同道中人共同学习和进步。

图片2.png


关键字:幼升小  英语外教  少儿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