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嘴外教 > 教育理念 > 私立or公立?上海妈妈独家分享幼升小择校面试经
私立or公立?上海妈妈独家分享幼升小择校面试经
  • 来源:大嘴外教
  • 作者:大嘴外教
  • 发布时间:2019-06-12

微信图片_20190221110314.png


又是一年幼升小,不少幼儿园小班、中班的爸妈们,也都跟着集体性焦虑起来。

 

我听过最夸张的择校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准妈妈竟拿着b超照片,就跑去某私立学校报名了!

 

按照最近流行的句式,“幼升小”就是考试拼娃,考前拼爹妈。如果手中没有靠谱学区房或过硬关系,那么就只能去民办牛校的考试拼娃了。

 

今天这个帖子来自两位上海妈妈的幼升小择校分享,她们的孩子目前都就读于沪上知名的私立学校,这第一手的择校面试经,或许对大家有帮助!

 

Haohao:海归妈妈,两个孩子先后考入包玉刚实验学校小学部

 

1:我在择校上的考量

 

关于择校,我想要分享的第一点是契合。

 

上海有很多老牌名校,这几年也涌现出不少非常棒的新双语学校。我觉得没有所谓完美的学校,没有哪一所学校绝对比另外的学校好。

 

择校其实选的是“适合”,而“适合”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和家庭的价值观是否契合。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另外一半时间跟家人在一起。只有当家庭的价值观与学校的契合,孩子的成长才不会有困惑跟矛盾。 

 

除了价值观的契合,还有以下两点也很重要。

 

第一是学校和我们家对孩子教育成长的期望是不是一致。大家期望一致,才能把孩子引导去同一个目标。

 

第二是同学家和我们家的背景,包括父母受教育背景跟工作背景是不是一致。只有在家庭背景相对来说比较一致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好地社交。

 

除了契合之外,我们也会考虑其他的综合因素,比如地理位置。选小学时,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所以睡眠相当重要。离家近的学校可以让孩子在路程上节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些时间对于孩子作息、课外课和兴趣班的活动规划都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学校的教育体系符合你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吗?过往的palcement够不够好?操场够不够大?图书馆藏书够不够多?硬件设施,包括食堂吃得好不好、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综合因素当中的一部分。

 

另外,对于中国籍的孩子,上海有公民同招的政策。填报志愿时,如何在众多的学校当中选择一二志愿的组合,提高录取率,也是择校非常重要的因素。

 

微信图片_20190612144325.jpg

 

当然,以上这些择校因素,都建立在足够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那我们怎么去了解学校呢?其实大家可以通过一手信息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社交网络发达,大家能轻易地在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公众号上获得学校信息。

 

虽然这些信息都被主观处理过,包括我今天的分享也是,但能帮助你们近距离地了解学校,从而形成判断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获取一手信息有很多手段:

 

比如,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公开的宣讲会和开放日,邀请在幼升小阶段的家长亲身体会学校硬件、软件。包玉刚学校每年都会有几次这样的宣讲会以及试听课、公开课,你们可以在它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通知。

 

如果有机会接触在读学生,或者在读学生的家长、学校老师,跟他们进行更个人的个性化沟通,也能有效获得一手信息。

 

择校的参与者不仅是父母,还有孩子。大家有机会可以带孩子参观校园,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说包校的夏令营。参加这种夏令营,让孩子亲身感受学校文化氛围、软件、硬件,做出自己的选择,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2:孩子入读包校后的亲身体验

 

包校在上海挺有名,所以坊间有各种各样关于它的传闻,我这里讲的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第一,包校有好的理念和执行。长期follow包校的家长,应该都能背出包校的理念——全人教育和中西结合。包校把这个理念很好地贯彻到了日常教学安排,已经坚持十多年了。

 

第二,我想讲讲包校的老师。我们接触过的包校老师,无论是一线教学老师,还是管理层老师,都非常热爱孩子。他们的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都体现着对孩子的爱和在教育上的专业。

 

第三,我想纠正一些关于包校的传闻。我们常常在公众号和家长群看到关于包校的分享,其中最深入人心的就是学生爱攀比物质。从我的经历来看,包校孩子在物质上没有多少能攀比的空间,他们春夏秋冬都穿校服,连游泳衣、书包、帽子、文具都是统一规定的。

 

3:幼升小面试准备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幼升小这座千军万马独木桥。

 

第一是面试形式。包校的面试信息是公开的,开放日和宣讲会时,学校老师都会跟家长讲,包校在面试中会考察孩子这几方面的能力。

 

第二是行为习惯跟学习能力。根据我自己孩子面试的经历来看,面试老师会在teamwork中,观察孩子的学习能力、互动能力以及行为习惯。

 

第三是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老师会跟孩子进行中英文问答,看孩子是否能很好地沟通跟倾听。在考察孩子沟通和倾听能力的问答环节中,我个人觉得学校可能不希望得到孩子yes 和 no这种回答,而是期待开放性的回答。学校可能会看重孩子的语言表达是否言之有物、逻辑是否连贯,以及能否运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词汇。

 

第四是数理思维能力。包校老师在宣讲会中明确说过,包校面试不包括数学计算。此外,包校严格按照上海教委大纲中幼儿园学生的水平标准,去考核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上会考到的就是一些中英文形式的逻辑思维题,比如排序、归类、 partern组合。

 

最后一点是语言表达能力,我个人觉得包校非常看重这个能力。主要形式就是中英文的看图说话、复述绘本以及听故事回答问题。包校招生办老师在宣讲会上提出,他们主要考查孩子是不是在中英文上能听得懂和说得出。至于reading跟writing,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不在考察范围内。

 

微信图片_20190612144331.jpg

 

了解完考试的形式跟选拔标准之后,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准备。包校在问答环节会涉及很多关于孩子行为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的内容,这其实是父母要做的功课。 

 

包校可能会问孩子课外活动的安排、犯了错误或需要帮助时父母如何跟他沟通、家庭文化和亲子关系等。这些需要父母很早就行动,纠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完美行为,帮助孩子在问答环节中表现得更好。

 

此外,我觉得阅读非常重要。包校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要求很高,特别强调“说”。“说”是输出,而良好输出都建立在强大输入基础上,所以阅读跟听有声读物很有必要。虽然在幼升小时,包校不考阅读和写字,但是孩子有机会在这个阶段习得中英文双母语。即使不为幼升小,阅读也能促进孩子成长。

 

还有就是孩子的心理准备。幼升小过程中,从面试到最后拿到offer,会持续几个月,孩子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如果家长在准备过程中压力大,感染到孩子,导致孩子在正式面试时情绪崩溃,就太可惜了。 

 

我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幼升小的过程是双向选择,学校选我们,我们也在选学校。如果我们拿到学校offer,只说明我们适合这个学校,并不能证明我们好还是不好,这不是判断我成败与否或者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而且,幼升小只是孩子教育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希望家长和孩子都好好准备。

 


克丽丝:倡导快乐教育、重视体育发展,目前孩子就读于协和(国内班)

 

1:关于儿子的学校

 

协和的课程涵盖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初中高中,大致分成三个体系

 

第一个是精英融合课程。用比较直白的话来讲,它是对口体制内的中高考路线。教材基本上是本土的,比如说上海的二期教改课本,英语部分应该会比一般的公立学校要强化。

 

第二个是协和先锋融合课程,也就是我们平时叫的先锋班。这个课程比较适合还在小学,没有想好是走中高考路线,还是海外留学路线的家庭。教材是两条腿走路,有本土的教材,同时也有强化英语。自由度也相对高一点,但学业压力可能是最大的,因为涉及两个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

 

最后一个是国际班,这个课程分了好几种类型,不同校区开设不同课程。有的可能偏英式,有的可能偏美式,方向也不太一样。

 

微信图片_20190612144340.jpg

 

刚才讲的都是各种课程的体系,接下来我们来看协和的校区,协和现在总共有12个校区。据我所知,不管是校区还是课程体系都没有国籍和户籍限制,而且每种课程都有学籍。理论上说,如果你上的是国际班,想参加中高考,也是可行的。

 

但是每个校区的确有不同的年级,有的只有中学部,有的同时有小学部,课程设置都不一样。每年多多少少也会有调整和变化,所以我建议有兴趣的家长密切关注学校网站、官方微信,致电学校预约说明会。

 

比如我们所在的万源校区,是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小学和初中只有先锋班,即完全中西融合的课程。有兴趣的话请一定不要致电学校,而是致电你想要去的校区,了解具体课程开设情况,比如说中英文课程比例、升学方向,最好跟学校招生老师面对面交流接触。

 

2:公立or私立?我的一点择校“经”

 

对想听协和面试经验的家长,我要说抱歉,因为我们进协和并不是通过面试。协和给了周围小区一部分名额,所以我们算是学区房,相当于只是去了对口的公立学校。

 

所以真的要说择校经的话,我的经验很简单,第一句话是学校要离家近。

 

对小孩已经上学的家长,我相信他们都会同意一点,时间比钱更稀缺。无论是课内学习、阅读、运动,还是包括各种琴棋书画的兴趣爱好,每一样都非常花时间。尤其是还要达到一定水平的话,真的就是个无底洞。如果说为了择校,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路上,同时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我个人觉得非常得不偿失。

 

我还要强调一点,一定是离“家”很近,所谓的家就是要有父母,整个家庭是生活在一起的,不要为了择校人为造成家庭分离。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爸爸妈妈都在的家庭环境,对小孩的影响很大。

 

微信图片_20190612144344.jpg

 

我择校经的第二句话也很简单,就是要创造一个小环境。

 

没有一所学校是完美的,每个学校多多少少都可能有不太符合你想法的部分,小孩有时甚至会受到不是很公平的评价。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比较焦虑的大环境下面,为小孩创造比较和谐的小环境。

 

具体来说,如果你觉得学校有做得不够而你希望加强的地方,可以在家里把它加强。如果你觉得学校有做得过的地方,可以去综合。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协和重视体育锻炼,我就给我孩子多安排体育相关的课外兴趣班。还有我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学校老师虽然也会开一些书单,开展一些鼓励阅读的活动,但不是硬性要求。我就会把阅读的重要性提高,保证他每天有足够的时间阅读。

 

最后我想说,有选择肯定是好事,但是因为上海现在有公民同招这个政策,父母可能会非常纠结。我们并不知道哪种选择更好,或者说每种选择好像都对应不同出路。我想说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课业体系、教育风格等。比如协和,它课外活动比较丰富,小孩肯定很喜欢,有的家长会觉得有点不务正业。我觉得选择这所学校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时间精力帮助小朋友完成课业,参与和组织这些我们都没有接触过的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612144349.jpg

 

我觉得幼升小阶段最重要的习惯是专注,如果小朋友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静下心来专心做好一件事情,效率无疑要比其他小朋友高很多。这不管是对他的课业还是兴趣爱好,都很重要。

 

小朋友进入幼儿园以后,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专注能力。最早可能从小班开始就五分钟,慢慢延长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到幼升小达到20分钟的专注度基本就够了。因为小学一节课一般35分钟,一项作业基本20分钟。如果孩子可以专注高效地利用20分钟,进入小学以后,应该会比较轻松。

 

其次就是倾听和表达。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被高度关注,很多时候不愿意去听别人说完话。而且,有时候孩子可能还没表达清楚意思,大人可能已经开始帮忙去做,这不利于培养小孩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给小孩一定的时间,让他把一件事情听完,然后再把自己的意见完全表达出来。

 

行为规范也很重要,行为规范其实就是与人交往的能力,比如说最简单的,自然地跟陌生人打招呼。也包括小朋友之间的规则意识,比如说游戏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可能比较强势,长期处在领导位置,如果孩子也想提意见,就可以说我们轮流来玩。

 

还有就是整理,比如说打扫桌面、收拾餐具、把椅子归位。在参加幼升小的面试,这些应该都会给老师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最后,祝所有幼升小阶段的家长跟孩子,都能够拿到自己dream school的offer!


想要知道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如何备考?大嘴外教幼升小考前辅导班,专业外教老师,幼升小培训经验丰富,基础+冲刺课程齐上阵,助您成功考入国际名校。别再犹豫,即刻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让您的孩子爱上英语,轻松上名校!

图片2.png


关键字: 幼升小   英语外教   少儿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