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嘴外教 > 大嘴新闻 > 国际学校越开越多,优质国际外教师资却越来越紧缺?
国际学校越开越多,优质国际外教师资却越来越紧缺?
"一个学期换了3个外教,也是醉了" 一位学生家长在朋友圈里的抱怨引起了不少共鸣。随着近年来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的增加,师资是否过关也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优质国际教育师资紧缺 对不少家长来说,俗称的“国际学校”不仅指专门招生外籍学生的传统国际学校,还包括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化双语学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100多所国际学校(含双语学校),其中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数量较多,如果加上各个国际/双语幼儿园的话,这一数字更大。家长对于国际化优质教育的热情也居高不下。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一所所地开,优秀师资够用吗? 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国际学校已达到739所,民办国际学校数量增长迅速,2015-2016年就增加了近150所,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校就读国际课程的学生将达到45万余人。快速发展的国际学校形成对国际课程教师的巨大需求缺口,精通国际课程的国际化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炙手可热。但在我国,国际教师培养领域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目前,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开设国际教师培养专业,但远不能满足需求。 有些比较成熟的国际学校已建立了相当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与梯队,但有些新学校则明显缺乏经验,“比如马上就要开化学课程了,但学校连每周排几节课合适、老师在哪里,这种最基础的问题都没有方向。” “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优质国际教育师资紧缺,这已经成为目前许多国际化学校校方共同的心头大患。” “重用不重养”是重要原因 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不少业内专家坦言,教师团队意识较弱,学校人才培养意识较弱,重用不重养是重要原因之一。国际学校越开越多,师资缺口加大。 目前国际学校的师资,一般由外籍教师、海归和本土中籍教师构成。不同教师成长路径不同,比如外籍教师对课程体系语言比较了解,但对中国学生的背景并不了解。在文化背景、交流方式上与中国学生有差异,需要融合;而海归在专业背景和语言上一般都比较出色,但缺少系统化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需要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培训学习;本土中籍教师一般来自师范学校毕业,对学生的背景比较了解,但在教学方式上可能更习惯传统模式,需要进行改变。 希望有更深入系统的教师培训方案 对于招聘来的专业课教师,会根据教育经验年数给予相应补贴,激励更多有教育从业经历的专业老师应聘。对于海归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培训机会,让他们迅速积累教学经验。此外,更重要的是校际间的“教研共同体”建立,比如举办校际间教研活动,老师能“走出来请进去”。 未来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设计者,还需要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知识,我国国际教师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来应对国际化学校日益迅猛增长的趋势。 大嘴外教拥有9000+母语外教资源 一对一/ 拼班/ 在线等多种授课模式 让孩子拥有真正母语式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