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嘴外教 > 大嘴新闻 > 中国最富裕的1%把钱花在哪了?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告诉你答案
中国最富裕的1%把钱花在哪了?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告诉你答案
大嘴君:新浪教育主编雷蕾女士在2017中国教育盛典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与白皮书中数据相呼应的是,如今高净值人群不再爱买奢侈品,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教育上。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追求奢侈品牌,买不起奢侈品的人也会愿意为轻奢品牌付费,在他们看来,购买的不仅仅是物品,而主要是其带来的身份认同。 经济学家Veblen曾给出“炫耀性消费”的定义:人们将物质财富当作衡量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标准。名牌的意义不只在于材料、做工上,还在于身份认同——虽然买不起房,但可以分期12个月买一部iPhone X。 然而,精英的入场券早已更新换代,炫耀性消费已经过时。如果高净值人群不再爱买奢侈品,那他们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上了呢?教育! 2017中国家庭 教育消费白皮书2017年11月27-28日,新浪教育主编雷蕾女士在中国教育盛典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这次样本采样一共有105070人参与,女性参与者达到37%,男性参与者是62%,家长达到65.67%,19.05%是学生。 对比去年的白皮书,家长开始越来越重视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随着90后成为家长,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消费占比越来越大——61.20%的家长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意愿,而其中学龄前家长竟占70%! 国外用教育 稳固自身地位 南加州大学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凯特曾在《炫耀性消费的终结》一文中指出: 美国收入前1%的人在教育上的投入,数额占家庭年收入的6%,比起20年前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产在教育上的开销则基本没有增长,只占家庭年收入的1%。 考虑到两者之间年收入的差异,两者花在教育上的金额,可能相差几十倍。 据伊丽莎白教授所说,这些精英家庭洞悉世界发展局势,早早就为孩子日后的发展打下教育基础,以此来维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用自己的努力,封杀掉其他阶层的上升通道。 比你有钱的人 比你更努力 诚然国情不同,中国社会没有经历上述阶段,但 “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 的吐槽,却时不时就可以听到。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当一个家庭年收入超过 48.5 万元,就是中国收入最高的 1% 的家庭。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子女教育、自身健康、父母养老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的三大核心需求。 比如香港地产大亨李兆基的儿子李家杰,虽然是标准富二代,却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放在培养运动爱好上,滑雪、骑马、单车,每样运动都会聘请老师来指导学习。 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小小年纪就可以中英文自由切换。上个月他的学费曝光,一年高达人民币13.5万,这还不是娱乐圈里最贵的。 哈佛录取的杭州二中女生郭文景,爱好帆船、滑雪,在美国成立编程俱乐部;美国大学预科考试5门满分,哈佛面试官称赞她“英语流利,颜值高,近乎完美”,漂亮的履历引人艳羡。而她的父母也皆为高学历人才,家中财力也雄厚,她有美国国籍,能自如地在中美穿梭。 所以他们,其实是都是高知家庭、有计划地、积淀培养出来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都见过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教育机构,却只有一句嘱托:麻烦老师帮我们看好孩子,太忙,实在没空管。这样花几千块钱,与其说是把孩子送进暑期强化营,却更像是给他们找了个托儿所。 将这两种教育对比,高下立显。 读书是为了 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提到: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比你有钱有资源的人,比你还努力,难道就准备放弃提高自己、放弃教育孩子了么?别忘了,许多跳出贫穷的人,并不是富二代。 即使寒门难出贵子,但向上的大门却永远不会完全关闭。 大嘴君温馨提示:2017年已经过去,在崭新的2018年里,中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会更多。但这并不代表家境一般的孩子永远比不上家境富裕的孩子,相反,正因如此,才需要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上国际学校,甚至想让您的孩子出国留学,也许你就是单纯的想让孩子学好英语,但是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却不敢开口运用,甚至不喜欢学习英语。那就来大嘴外教吧,这里有最专业的顾问老师,浸泡式母语气氛教学,让孩子轻松学英语,别再犹豫,即刻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让您的孩子爱上英语。 |